自然界中的性別比例一直是個有趣而神秘的話題。過去,人們認為1:1的性別比例是至高無上的神安排的,以確保人類的生存和維持。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更了解性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因素。
在人類中,X 和 Y 染色體決定每個人的性別。精子攜帶 X 或 Y 染色體,而卵子總是攜帶 X 染色體 當精子與卵子受精時,如果精子攜帶 X 染色體,則結果是女孩,如果精子攜帶 Y 染色體,則結果是男孩。的維持得益於X 和Y 精子數量之間的平衡。
雖然1:1的性別比很常見,但許多動物物種由於不同的生物學因素,性別比存在顯著差異。某些物種的性別比例不平衡是正常的,並且存在影響該比例的特定遺傳變異。
關於人類的性別比例,統計學家羅納德·費雪提出,除非有進化化學因素的強力幹預,否則1:1的性別比例會自我修正並恢復到自然平衡。儘管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最近的研究提出了許多關於人類性別比例平等的新問題。為什麼保持1:1的比例的問題很有趣,需要未來進一步研究。
為什麼性別比例平衡?
此前,科學家曾認為1:1的性別比例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安排」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人類的存在和維持。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知道性染色體是性別形成的決定因素。
在人類中,女性性別由兩條X染色體決定,而男性則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Y染色體攜帶一種特殊的基因,稱為SRY,有助於啟動刺激睪丸發育的過程,從而導致睪丸的形成。
接近1:1的性別比例是精子和卵子中X和Y染色體分佈的結果。當細胞分裂產生精子和卵子時,它們只包含一組染色體。所有精子都攜帶 X 或 Y 染色體的副本,而母親的卵子始終包含 X 染色體。如果是Y,那就是男孩(XY)。由於 X 精子和 Y 精子的數量平衡,出生時的性別比通常接近 1:1。
自然界中性別比例的變化
儘管1:1的比例很常見,但許多動物物種的性別比例有顯著差異。這通常是由於破壞染色體分離的基因突變或其他生物因素(例如某一性別胚胎的破壞)造成的。
在某些物種中,性別比例不平衡是正常的,例如有袋動物 斯氏袋雉 只產下約32%的雄性後代。笑翠鳥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巢中的第二隻雛鳥通常是雌性,因為它們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比雄性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有些物種還具有非典型性染色體系統。例如,極地哺乳動物和一些囓齒動物具有特殊的遺傳變異,使得帶有XY染色體的雌性能夠正常繁殖。即使在蜱蟲中,性別比例也可以達到 15 雌:1 雄,而許多果蠅物種的精子高達 95% 攜帶 X 染色體,導致它們的大多數後代都是雄性。
費雪原理與人類 1:1 的性別比例
那為什麼人類中1:1的性別比例很常見呢?著名統計學家羅納德·費雪提出,這一比例是自我調節的,除非有進化因素的強力幹預,否則往往會恢復到1:1的平衡。
費雪的論點很簡單:如果一種性別出現短缺,那麼擁有稀有性別孩子的父母將會有更多的孫子,因為他們的孩子有生殖優勢。因此,增加稀有性別生育能力的基因將在人群中優先考慮,從而平衡性別比例。例如,如果男性變得稀少,兒子多的家庭就會佔據優勢,這會導致男性比例上升,直到性別比恢復平衡。
但是否有任何證據表明強大的進化力量正在發揮作用來維持人類的性別比例?密西根大學的 Siliang Song 和 Jenzhi Zhang 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兩位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的大量遺傳數據,發現了兩種影響性別比的遺傳變異,但它們在世代之間並沒有顯著傳遞。
解釋是否遵守 1:1 規則
那麼為什麼人類的性別比例仍然遵循1:1的規則呢?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家庭的孩子數量通常相對較少,因此從整體人口角度來看,單一家庭內性別比例的任何巨大差異都將被抵消。此外,人類可能面臨獨特的演化限制,例如一夫一妻制,這給根據費雪原理維持性別平衡帶來了壓力,而這原理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動物。
宋和張的論文提出了許多關於人類性別比例平等的新的、有趣的問題。儘管影響性別比例的基因沒有明確的世代傳遞證據,為何維持1:1的比例仍是耐人尋味的謎團,需要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Source link
探索更多來自 Gizmo Review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